本组图片来源:成都日报
刚刚过去的“超级黄金周”,成都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:据文旅大数据综合测算,10月1日至8日,全市共接待游客2862.3万人次、按可比口径增长5.3%,人均旅游消费1025.3元,增长7.7%。
与以往稍显不同的是,这份热闹不只属于各大商圈街区等传统打卡点,也不限于赛事展演等新兴流量池,一个覆盖成都多个区(市)县、名为秋季“村糖会”的新去处,成了成都这个假期承接人潮的“新景点”。
什么是“村糖会”?这一“成都造”IP横空出世背后,究竟藏着哪些深层考量?
搭建新平台 推进“酒旅融合”
秋季“村糖会”,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著名的春季糖酒会——每年3月,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都会“登陆”蓉城,白酒经销商们常以“春糖”代指与成都的这场“一期一会”。
作为迄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级展会,截至目前,70年糖酒会有35次落子成都,并多次出现“拉动GDP超100亿元”的盛况。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将“打响全国糖酒会‘过完春节过春糖’品牌”作为加力扩大有效需求、稳住经济大盘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展开剩余81%“春糖”在前,成都为何还要再造一个“村糖”?
《每日经济新闻配资平台排行榜第一名》记者从负责牵头搭建这一全新平台的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获悉,与“春糖会”主要面向B端市场、汇聚全国各大白酒经销商不同,“村糖会”主要直面消费者,通过开展酒水饮料和休闲食品展销、乡村文旅打卡等活动,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。
“我们希望为‘成都造’特色农产品和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提供一个展示平台,展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成果。”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为此,“村糖会”没有采用传统展会模式,而是把“主阵地”放在了成都的县市新城,“第一现场”搭进了各区(市)县的人流密集区。
而之所以选在这个“超级黄金周”亮相,除了有与“春糖”呼应之意,更重要的是借助城市流量,进一步推进“酒旅融合”。
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,成都常年人气兴旺。今年10月1日至8日,据文旅大数据综合测算,全市共接待游客2862.3万人次、按可比口径增长5.3%。接待外地游客1067.6万人次、增长6.4%;接待入境游客增长32%……
这也意味着,成都犹如一个巨大的“流量池”,为“成都造”优质酒增加曝光度赋能,让更多人知晓成都有酒、成都产酒。
同时,相较于企业“单兵作战”,以城市之名“导流”,推进“酒旅融合”,还可帮助企业更直观地感知需求、增强黏性、降低成本。
发力新潮饮 谋划“弯道超车”
近年来,传统白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成都酒企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对酒类消费更趋低度化、多元化、场景化的新需求,推出果酒、气泡酒、露酒等新潮饮,在“舒适口感”和“微醺体验”之间寻找平衡、寻找机会。
“我们这次带来了两款主打产品,邻山和蒲醇,都是我们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品牌。产品清澈透明,窖香浓郁,粮香舒适,醇厚绵甜。”一位来自蒲江的酒企代表表示,“村糖会”是一个难得的展销机会,希望市民游客多多品尝,了解这些“成都造”优质白酒。
在彭州的“村糖会”上,市民游客可以沉浸式品尝非遗技艺的天彭肥酒、斩获全国烈酒大赛银奖的南烽濛三竹、清冽回甘的湔江源美酒,以及融合草本养生的特色药酒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“轻养生”体验区,龍興·二十四方的茶酒潮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,大家可以自己动手,调配一份低度酒与药膳融合的养生茶饮。
与此同时,在邛崃“村糖会”现场,消费者亦可亲手调制个性酒,或融入果香、或添上花草元素,通过“体验式酿酒”拉近与邛酒的距离,助力邛酒加速向“文化创意产品”升级。
值得注意的是,9月19日起,2025IWSC首届中国区(邛崃)烈性酒大赛已先行启幕,这是该项国际大赛首次在亚洲设立烈性酒专项评审并落地中国。半个多月来,通过“国际赛事+产业对话+民间联动”的三重奏,成都吹响了打造“具有中国特色、独特风格的国际烈酒产业集群”的号角。
而之所以进军这条赛道,离不开新兴酒业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。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,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2.8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5亿元,10年间增长了4.2倍,同时,从事国产威士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同比增长了75%。
目前,成都已汇聚威士忌、预调鸡尾酒等众多品类,随着赛道布局不断完善,成都酒产业正迎来“换道超车”机遇期。
打造新品牌 叫响“成都产区”
数据显示,2024年,成都白酒规上企业23户,营收92.7亿元;啤酒规上企业4户,营收67.4亿元,潮饮酒企业营收约3亿元。一个很少被提及的细节是,在“GDP万亿城市”的统计公报中,成都是少有的披露白酒产量的城市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国家名酒的省会城市,成都很难不对“酿酒”上头。
早前在成都市区发现的水井街酒坊遗址,曾获得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,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8年,水井坊酒酿制技艺被列入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参与当年现场考古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曾向当地媒体表示,这一国内首见的古代大型白酒酿造作坊遗址,证明了成都的大都会地位,除了消费,这座城市自古以来还是一个“生产型城市”。
而西南民族大学杨梦秋此前撰文称,从《史记》记载卓文君当垆卖酒这一行为可以看出,西汉时期蜀地饮酒之风已相当盛行,蜀酒市场颇为繁荣,卖酒足以营生。卓文君也是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的“卖酒人”。
除了“文君当垆、相如涤器”这样的故事,“成都美酒”更凭借诗词广为人知。比如杜甫的“蜀酒浓无敌,江鱼美可求”,雍陶的“自到成都烧酒熟,不思身更入长安”,岑参的“成都春酒香,且用俸钱沽”等。
从历史中走来,滔滔岷江水穿过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喷涌而出,塑造了“天府之国”的沃野千里,也酿造了川酒“成都产区”的独特风味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获得的一个调研报告显示,因成都地处北纬30度“黄金酿酒带”和“U型川酒带”,生态环境优越,原酒品质优良,在四川外销原酒中,成都原酒约占80%,覆盖20多个省份。“邛酒”“崇阳酒’和“王泗白酒”被认定为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,邛崃被授予“中国白酒原酒之乡”“世界美酒特色产区”等称号。
近年来,随着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,掌握了以原酒关键环节的成都,瞄准“品牌原酒”和“原酒品牌化”持续发力,意在进一步打响“成都产品”知名度,以整个产区的品牌竞争力,打造一个新的产业增长极。
而这个秋天的“村糖会”,只是开始。
每日经济新闻
发布于:四川省胜亿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